大尺度如何过审?《驴得水》导演详解五大争议
秦婉:我们看到《驴得水》的舞台痕迹还是比较严重,大段戏都是在固定空间里完成,当然这也是电影的一种形态,从你们自身来说,在电影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周申:电影化方面,首先我还是得说,我们认为矛盾冲突要电影化,而不是表现形式要怎么怎么电影化。矛盾冲突上,你得把戏剧风格的矛盾冲突,变成电影生活化的矛盾冲突,不是概括性的真实,是生活化的真实。这是我跟刘露最主要作出努力的地方,而且是花了一年的精力去改这个剧本,让它从话剧变成电影。话剧当中百分之九十的出彩包袱都是不能用的。 刘露:其实很多话剧观众来看是有一点不满意的。 周申:他们会有一点落差,在等那个包袱。在话剧舞台上,你可以现挂一个热点,是很爆的,但你如果在电影上现挂,那是很低级的。因为话剧不断在演,你不断改变,对吧,我这两年,现挂这个,过两年我可以挂一个别的嘛。但是电影你要是一挂就挂死了,你过几年再看,会觉得这都什么玩意儿。 秦婉:很low。 周申:很low了。当然我们在镜头上面,也是要做电影化的,我跟刘露其实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但是我们可以在摄影指导上请一个大师来帮助我们。我们请的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摄影指导林良忠老师,请他来给我们当摄影指导,我们双方的理念还挺合拍的。 我们还是希望镜头语言质朴一点,不要跳出来,让镜头成为一种语汇,镜头是服务于故事的。那么林老师恰恰是这样的,因为以他的资力和他的年龄,他可能已经不需要一些花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了,他一来就跟我们说,你们这个故事就适合一种比较平实的,服务于故事、服务于表演的镜头语汇。他跟我们看的样板,是伯格曼早期的一些作品,戏剧感特别强,比我们的戏剧感要强得多。 刘露:对,因为他也是戏剧导演转过来的,他的那个几乎就是更像戏剧舞台转换,大家就在一个场景里面,镜头就这么摆着,在这儿演。 周申:我认为效果是好的,我想要的效果就是观众不走神。 秦婉:你是坚持某些地方得有一些舞台感吗? 周申:没有,我们不坚持舞台感,我们不坚持“任何感”,我们就是讲故事,怎么对讲故事有利我们就怎么讲。 电影表演与舞台没区别,情绪激烈是因人物性格 秦婉:但是在表演层面,一个舞台的演员,跟电影演员肯定还是有差别? 周申:一样的,每个表演的体系不一样,比方说我跟刘露学的是斯坦尼体系,体验派的,体验派在舞台上也不要求你夸张,就两个字——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是说我在老远看,你是一个活人在生活,我把镜头对到这儿,你还是一个活人在生活,这不一样嘛。说得稍微具体一点呢,就是说从自我出发,生活在情境里,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去演一个老头,那么有两种不一样的表演流派,表现派是我去观察一个老头,把这个老头的外貌和动态步态都观察了,记住之后我去模仿他,不断熟练。而体验派是,也去观察一个老头,你要去了解这个老头的他的规定情境,他是关节不好还是耳朵不好,还是记性不好,他的步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你相信这个情境,就不用再去模仿他了,我就相信我自己关节不好,记性也不太好,听力也不太好。于是乎,所有的东西是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对于话剧和对于电影是一模一样的,其实就没有差别。 刘露:就像大家都很喜欢素汐,觉得她演的很真实很鲜活,其实跟她在话剧舞台上是一模一样的。 ![]() 片中孙佳与周铁男的吵架戏被指过火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13 09:07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