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宜昌市点军区政府拟委托开发商定向开发1770套商品房用作政府团购房,后受土地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仅团购了其中的950套。资料显示,该批团购房价格由政府向开发商指定,远低当时市场价。3年过去,点军区政府的团购房因远低市场价在民间引起诸多不满,而指定为其建房的开发商也因“入不敷出”濒临破产边缘、楼盘几乎烂尾。(新京报) 事件性质很恶劣,情节却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点军区政府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向一家开发商“定制”1770套“政府团购房”。最终因为竞拍土地时遭遇意外的“溢价”,加上后续的房屋分配与资金问题,导致现在开发商玩不下去了,工程有烂尾之虞。 暂不说这个游戏是如何失败的。政府团购房的做法,在一开始其实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彼时的点军区党政领导,口口声声说搞政府团购房是给全区干部职工一个交代,可公职人员收入、福利待遇本就不比社会平均水平低,凭什么要享有团购房福利?更关键是,委托开发商开发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政府团购房,可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么简单。平白无故,开发商为啥“愿挨”?有权者拿到了低于市场价格的住房,但纳税人又为此支付了多少不透明的成本? 不管从哪方面说,政府团购房都不应该出现。而从媒体曝光的操作过程来看,其中种种细节,更是留下了太多让人联想的空间。比如,开发商负责人表示,土地拍卖之前,点军区政府工作人员曾向他暗示“做过工作”,可以起拍价拿下土地,即便有人竞拍,价格最高也不会超过100万/亩,但最终在点军区政府领导的强烈要求下,成交价格却为起拍价的2.3倍,时至今天,这仍是当地的“地王”价格。 权力的过度介入,正是市场正常秩序的最大敌人,这起事件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因为权力许诺的好处,开发商不得不侥幸进行反市场化的操作,高价拿地;因为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团购房指标被公开出售,导致开发商自己的房子卖不出去……最终“入不敷出”,一家企业因为介入一个政府团购房项目,而被拖至破产边缘。 现在,到底由谁来收拾这个残局?难道只怪开发商太贪婪?当地以为职工谋福利的名义,“定制”上千套福利房,又该由谁来承担怎样的责任? 本期点评:朱昌俊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华蓥生活网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7 01:23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