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和房产都是资产,但功能截然不同。在分析这个问题前,小编首先为大家理清存款和房产这两种不同资产的区别。 存款可理解为父母留给子女的现金流。 持有现金意味着机会成本为零,但投资价值也为零。 一方面,在低利率时代持有现金简直是坐等贬值的代名词。但另一方面,持有现金也意味着对资金的处置和资产形式的变更更灵活。 通常银行储蓄、投资型保险、可归于存款类。基金股票都风险性投资就当他不存在好了。 房产是不动产,不仅是土地和房屋不能动,房产所对应的现金价值也不容易兑现。特别是市场由好转坏或者经济环境遭遇黑天鹅时,房产这种资产形式通常是很难兑现实际价值的。不肯贱卖它就会占据着你的现金流,侵蚀着你的现金流。 但房产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可以抵抗最猛烈的通货膨胀,特别是带有土地的房产,保值功能无可比拟。增值能力在经济环境向好时,也能大幅度跑赢经济增长速度。 从存款和房产的不同资产属性来看,对二者均衡配置是一种理性的想法。 但问题来了,经济问题通常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是带有强烈的倾向性。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都决定了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物种。 所以, 考虑到亲子两代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成长背景和金钱观,给子女买房更安全。 现在的华人社会,父辈的财富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自我的奋斗,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子女差别巨大,对金钱的观念也大相径庭。 长辈的金钱观通常是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年轻一代更愿意透支未来,享受现在。所以,现金在长辈手里转化成投资的可能性更大,在年轻一代手里转化成消费的可能性更大。 在年轻一代没有显现出比长辈更强的赚钱能力时,让资产沉淀,不去参与透支消费就尤为重要了。 而让资产沉淀下来,帮助儿女进行强制储蓄。就要找到保值能力最强的投资标的。房产当然是不二之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全世界不会有第二个国家币值像美国一样稳定。 在全球央行奉行刺激政策的时候,通货膨胀就是简单粗暴显而易见的经济问题。加拿大也不例外,在高速通货膨胀的经济周期,房价随本币贬值而上涨是必然的,更不要说大温这种能吸引全世界移民的美丽都会。 所以如果是为自己理财透你,房产只是选项之一。如果是父母为子女传承财富,购买房产的比例一定要高于存款。因为房产的最主要职能是财富传承,财富增值只是它美好的副作用。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存款留多少比较合适? 如果有能力全款为儿女购房,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给儿女留出5-10年的基本生活费足矣。保证他们在安身立业之前,不会因为生活困窘而变卖房产即可。 如果是贷款买房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你要假设儿女在30岁前不具备任何还贷能力。其次,你要假设你的工作和事业出现了严重问题,收入大幅萎缩甚至归零。 不考虑房产的增值因素,你所拥有的存款至少能在家庭收入为零的情况下支撑5年还贷和生活费才是比较安全的。 因为5年,通常能完成一个小的经济周期转换,就算发生财务危机时房地产市场极度低迷,5年也足以走出价格低谷。如果5年后财务状况没有好转,变卖房屋解决财务问题也会非常从容。 所以说,房子是给儿女和家族续命的,存款时给儿女和家族救急的。续命的东西越多越好,救急的东西够用就行。 最后一个问题是,保险能否替代房产? 只有土地是财产。这是几千年人类社会对财富的基本认知。所有其他的财富形式都根植于土地之上,都可以归零,唯有土地与这个星球同在不会消失。 所以拿保险和房产做比较就是个伪命题。 保险是分散风险的一种金融手段,现代保险业推出的万能险兼具投资功能。但其本质与存款并无区别。都是以货币面值计价的金融产品,所谓的保障只是对货币面值本身的保障。保险公司所在国家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货币危机,保单与极度通膨的钱一样也是废纸。 加拿大这种基于土地之上的房产则不同,是实实在在的财产,即便人类没有了货币, 土地和房屋也是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依靠。 所以千万不要拿保险和房产相提并论,保险也是一种存款,只能用来和储蓄、基金、证券等金融产品进行比较。 为儿女留下拥有土地的房产,是每个有能力有意愿的的父母的必选项。 欢迎点击上方“温房网”关注我们的微信号,我们将不间断为您带来温哥华本地房产资讯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生活服务类讯息。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有改进建议也欢迎在留言中分享!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大家齐分享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6 15:51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