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路上 站点首页 房产 查看内容

合肥楼市黄金十年系列报道之震荡:买房就是爱国

2016-8-25 13:01| 发布者: zhangjf| 查看: 616| 评论: 0

摘要: 2008年10月,合肥房价出现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下跌。外面的形势如此紧张,企业家们对于中部发展中城市合肥,投资兴趣依然浓烈。1合肥市民有点亢奋。2008年2月5日,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桥金寨路高架放行通车。但随后 ...

2008年10月,合肥房价出现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下跌。

外面的形势如此紧张,企业家们对于中部发展中城市合肥,投资兴趣依然浓烈。

1

合肥市民有点亢奋。

2008年2月5日,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桥金寨路高架放行通车。但随后,不仅摩托车,不少市民也“信步”高架。一家媒体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不能让高架桥,变成步行街或菜市场”。在配发的评论中则表示,市民素质急待提升。

这个,肯定,不是,市民素质的问题!

曾经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的跃出地面的庞然巨龙,活生生地立在了家门口!私家车很少,公交车还没通,怎么办?步行上桥,老百姓只能这么干!

步行上桥当然是不对的。有关部门或机构组织几辆大巴,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此事的背后则是:市民对大建设的高度关注;市民对大建设的成果,心生豪情。

毕竟,高架桥与与地面道路的改造拓宽以及新修,所带给人的震撼,是完全不一样的。

谁不希望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城市呢!

其实,就在这一年,有关轨道交通的工作,也在低调推进。

当年6月,合肥市有轨电车公司筹备组成立;11月,《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

而当年成为现实的,包括8月份合宁铁路动车组列车开通;11月份合肥环城高速全线开通。

提速!多少会有些不适应。

例如金寨路高架刚刚开通,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雪席卷大半个中国,合肥的道路交通也一度受阻。金寨路高架桥上的道路管理,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这场冰雪灾害,给城市管理者上了重要一课。

2

但眼前的城市,确实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合肥经开区刚刚拓荒时,由市区通往经开区的老金寨路上,还曾设有一座收费站。即使后来好不容易撤掉了收费站,从市区坐着公交前往经开区,也要晃晃悠悠好半天。

高架改变了世界。

一桥飞架南北,金寨路高架桥将经开区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推向了一个高潮。连离高架桥尚有距离的大学城板块,也成为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追逐的目标。

百乐门、中环城、港澳广场、金星家园、中辰国际、御湖观邸、童话名苑、琥珀五环城,以及东海精工社等一大批楼盘纷纷落子。

另一个直接受益的,则是日后成为合肥楼市爆点之一的政务区。

不过当时,政务区也经受了不少“委屈”。

政务区启动建设以来,房地产市场并不理想,即使后来合肥市政务中心搬迁至此。

在当时的舆论中,“打造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虽然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市民将之理解为:合肥的中心要向滨湖偏移。同时,当时已有传闻:安徽省政务中心将搬迁至滨湖区。

其实,“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概念的第一要义是“大城市”,其次才是“滨(介词)湖”发展。“大城市”要有多中心,“滨湖”指的是方向。

金寨路高架的开通,以及潜山路(2007年重点建设的中环路的组成部分)的修整,多少改变了当时政务区的窘境。

根据当年的数据,2008年政务区可售一手住宅均价约为4500元,较上年增长了约四五百元,高出全市平均200多元。绿地国际花都、岸上玫瑰、国际丽晶城等先行开发的楼盘,渐被市场发现其隐藏的巨大价值。

3

偏移并不完全存在。“大城市”的概念正在悄悄渗透。

当年一位来肥赶场的专家,向着台下的购房者,连续喊出三个词:地段、地段、地段。

可是到了2008年前后,到底哪个地段才是好地段呢?

难以回答!

2006年的时候,合肥市新建商品住宅近一半的销量,集中在蜀山区。

但在2008年时,蜀山区依然被看好,更多的新秀亦在迅速成长。

从投资来看,2007年,合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约400亿元,2008年近550多亿元,2009年则是将近700亿元。

一个与之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数据是,2009年合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生产总值(GDP)破2000亿元关口。

从人口来看,2007年,合肥市区人口200万人,2008年是204万人,2009年209万人,增长并不算快,但趋势已渐趋明显。

因之统计口径的关系,上述人口数据仅指户籍人口。

而从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来看,到了2009年,非合肥户籍人口和外地客户,在合肥购房的比例不断增加,已经占据成交量的半数以上。

“新合肥人”概念浮出水面的背后,是合肥的影响力正在提升。

政务区曾经的“不被重视”,其实整个合肥市当时也是。

2008年前后,与省内城市相比,合肥房价并非最高,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地房价,当时均高于合肥。

2008年,“北京欢迎你”传遍中国及至全世界。现在,合肥也可以说:合肥欢迎你!

4

不过说到世界,情况并不好。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职员们搬着纸箱走出办公大楼的照片,一时传遍全世界。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是“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防经济过热;但仅仅半年到了2008年7月,就改成“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80度转弯的背后,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国际形势的及时研判迅速应对。

紧接着,到了2008年底,“4万亿”投资计划推出。

世界同此凉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波及到了合肥。

2008年上半年的时候,合肥楼市量增价涨,创同期历史新高;但到了10月份,房价出现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下跌,新建商品房的成交量也出现萎缩。

除了投资,扩大内需,成了当时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重要对策之一。

2009年初,时任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买房就是爱国”,一时引发热议。

此前,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滨湖新区调研时也号召,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支持合肥建设与发展。

在滨湖世纪城住宅小区,孙金龙当场购置了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高层住宅。

5

绿城合肥负责人练鹏年2008年在某个公开场合坦言:“我是2001年下半年来到合肥的,刚开始的时候对合肥市场确实有点担忧,但是现在看,合肥市场依然潜力很大。”

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推动了企业产品的升级。

此间,万科、华润等全国强势品牌,2008年在合肥陆续推出新产品。

其中,万科金色名郡首推全精装房,给市场带来全新概念。

另一方面,在一系列考察之后,许多外地开发企业如世纪金源、鑫苑地产、金辉集团、恒大集团、旭辉公司、庆辉公司等,纷纷来合肥拿地。

其中,北京世纪金源在滨湖以拿地约2000亩的豪气,震惊了合肥房地产市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给滨湖开发带来了新气象。

另一位大鳄,窥伺已久,终于坐不住了。

合肥楼市黄金十年系列报道之震荡:买房就是爱国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华蓥生活网整理发布

最新评论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7 04:06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