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年,我市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以实现“住有所居”,切实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大以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棚户区早日享受棚改政策带来的成果,同时,我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公共住房保障、环境保障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蘋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我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省下达我市2015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26412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627套、限价商品住房18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7803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7788户、华侨农场危房改造14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4316套。一年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市已开工保障性住房共27144套(其中货币安置5199户),占责任目标的103%,基本建成15820套,占责任目标的110%。各单项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664套,占目标任务的106%,完成限价房180套,占目标任务的100%,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7971套,占目标任务的102%,新开工华侨农场危房改造14套,占目标任务的100%,新开工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8315套,占目标任务的103%。 2015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重点是各类棚户区改造25605套,约占全市住房保障工作责任目标任务的97%,约占全省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的30.6%,是全省棚户区改造的主战场。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快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来抓。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来,在安置政策修订完善出台和科学选址等基础上,全市上下一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在短时间内扭转了进度缓慢的局面,确保在去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了新开工任务目标,为全省顺利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市村庄保洁实现全覆盖 据张蘋介绍,2012年以来,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全市各地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逐步建立起农村保洁员队伍和村庄保洁制度,农村生活环境保障成效明显。 到2015年底,全市村庄保洁实现全覆盖,达到100%。同时,各地积极落实“村收集、镇转运”、“县统筹镇、镇统筹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大部分县(市、区)农村收运体系较完整,实施效果较好。部分县(市、区)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化、专业化机构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收运工作,政府职能部门转换角色,加强监管,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
实现住有所居 不断改善民生 2016年是我市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的收官之年,我市将在认真抓好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收尾工作,确保年底前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分配试点住户全部分配入住。并将全力做好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配合省广晟公司做好余下的驻韶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 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方面,我市将按照省住建厅的统一部署,着手委托相关规划设计单位开展《韶关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并将。会同市城管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按照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市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和转运站开展无害化等级评价工作,推动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实现无害化、标准化,还将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新途径,突出试点示范作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引导鼓励源头分类、就地减量,减轻垃圾转运和处理成本,努力建设幸福韶关、宜居韶关、山水韶关。
 编辑:小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