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路上 站点首页 八卦 查看内容

中国电影需要十所蓝翔技校?刺耳但不是恶意

2016-12-2 13:15| 发布者: zhangjf| 查看: 869| 评论: 0

摘要: 电影票房低迷不振的局面下,不久前导演冯小刚在某电影论坛上直言中国电影人才匮乏,剧组除了主创,剩下的都是民工。他认为,搞好中国电影最迫切需要建10所电影蓝翔技校,每年培养1万名诸如灯光师、录音助理等行当的 ...

电影票房低迷不振的局面下,不久前导演冯小刚在某电影论坛上直言中国电影人才匮乏,“剧组除了主创,剩下的都是民工。”他认为,搞好中国电影最迫切需要建10所电影蓝翔技校,每年培养1万名诸如灯光师、录音助理等行当的技术人才。

话听来虽有些刺耳,想来并无恶意,他举例,让道具弄一个晚宴场景,可是道具没见过那种正式的晚宴是什么样。对导演而言,剧组里不具备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恐怕还不如工地上有建筑常识的民工可靠。过往,电影从业人员大多出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高等艺术院校,但按照冯小刚导演的想法,现在中国电影缺的不是掌舵艺术的导演、编剧、灯光师、摄影师、演员,而是纯为技术负责的技术工人。

他粗略估算,“一年有700个电影摄制组,按平均一个摄制组100个人计算,一年就需要7万人。如果算上电视剧拍摄,恐怕需要30万人。如果有10所这样的‘蓝翔’,每年培养1万名这样的人才,都还有巨大的缺口。”

今年,中国电影票房缩水,业内外不用论坛都能看明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产片品质堪忧,尤其是当一部2D(单票价低)的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票房破十亿后,这个结论就更加清晰了。观众买票进影院看电影的热情与动力要靠好片子点燃,因此,不让影市继续低迷下去的解决之道唯有提高电影品质,别无他想。

然而,如何提高电影品质?按冯小刚导演的想法,量产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每一部电影的基础品质,这是量产出精品的思路。可作为行业外的普通观众,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年会有700个电影摄制组,却看不到超过10部的电影佳作,要改变烂片当道的局面,是不是更需要减产求精呢?

更少,但更好。如果中国每年能拍出50部高水准电影,连带提高行业门槛,也不愁出现影市整体规模缩水。提高行业门槛,首先要提高有专业能力但能力水平不高的主创人员,比如要当电影导演,最好在大学正规修读一个文学硕士学历,才有资格。这样至少能解决目前困扰导演们的两个主要问题,审查和宣传。

简而言之,审查是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之道,宣传是和媒体和普通观众的沟通之道,如果导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这两个主要问题是很好解决的。比如,我们很多著名导演的作品常常因为故意打擦边球而在审查环节出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拙劣之作归咎于审查修改。再比如,有些著名导演每次宣传接受采访都在和媒体斗嘴,居高临下的口出恶言还自视是真性情。这样满身怨气的导演或能掀起舆论的风潮,却很难想象他们能执导出永垂影史的佳作。

如果时间可以作为最公平的评委,那么电影史上至今还会被观众反复观看或想念的中外佳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一定会激发人性中美好、善良的一面,并与观者产生共鸣。

 

最新评论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13 03:25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