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调控下上市房企两端受压,两成筹划重大重组涉资超千亿 □本报记者沈佑荣 楼市新一轮调控下,上市房企新的竞争格局渐渐浮出水面。 继全国多个地方加码限购限贷、监管层督查居民购房贷款等从需求方调控后,在供给端银监会也加大了对银行信贷、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等监管,同时,发改委收紧了房企发债。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受双重挤压的房企资金链紧绷,部分房企积极开展股权质押、股权及项目转让,希望借此渡过难关。 Wind数据显示,今年来,上市房企共发生545起股权质押,共计质押290.20亿股,涉及80家公司,较去年同期增长24.81%。 此外,股权、项目转让增长更为明显。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份至发稿时的40天内,房企转让股权、项目共34起,而前三季度仅为17起。 同时,今年以来,A股136家上市房企(申银万国分类)中,两成房企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涉资达1083亿元。 11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新一轮调控持续加码,房地产行业将进行新一轮整合,马太效应下新的竞争格局渐显。 新一轮调控下房企两端受压 新一轮楼市调控仍在持续。公开信息显示,此轮楼市调控始于今年9月,全国多个城市密集推出限贷限购措施。 限购限贷只是给楼市降温的措施之一。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银监会对稳房价也是动作频频,相继推出禁止给“地王”贷款、清理理财资金违规流向楼市等措施。 在拿地方面,广州、南京等地出狠招,开发商拿地须以自有资金,贷款拿地取消中标资格。 其实,房地产属于轻资产及资金密集型行业,房企资金来源多靠融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有资金不足15%。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调控的深入,房价稳定、成交量萎缩明显,而一些房企的资金较为紧张。 11月17日,华中一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陈先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负责的远城区一个项目建设暂停了。其原因是开发商财务状况恶化,2000多万元的工程款拖了4个月未付。他称,听说开发商准备将项目易手。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A股上市房企发现,虽然今年以来房价猛涨增厚了业绩,但房企整体状况并不乐观。Wind数据显示,按中信证券行业分类,A股共有151家上市房企(含房地产服务),截至前三季度末,负债合计达4.54万亿,同比增长23.71%。 而在融资方面,除了银行信贷收紧外,公司债也急剧萎缩。 今年来,房企共发债1.21万亿,较去年翻了两倍,平均每月超1200亿,但10月份猛降至734.58亿,而本月仅发行98.30亿元。 部分中小房企卖项目、卖股权积极“自救” 两端受压,房企纷纷出手,其途径主要是转让项目及股权。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发现,截至目前,在该所挂牌的地产公司转让股权及债权的标的已有7家。 此外,记者查询上海产权交易所、重庆产权交易所、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山东产交易所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10月至本月18日,已有34例地产公司转让股权、债权及项目,这一数据是今年前三季度17例的两倍。 除了公开挂牌转让外,协议转让的也不在少数。 A股方面,冠城大通、中航地产等均有转让地产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涌现的地王项目如今也悄然进行股权转让。*ST珠江公告称,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股权和房产,中房股份也公告称,以0.95亿元转让参股子公司徐州天嘉房地产45%股权。 一度以123亿元成为全国总价地王的杭州滨江奥体地块,曾由万科和信达地产联合体拿下,但万科很快宣布退出。今年10月初,信达地产将50%转让给融创中国、滨江集团。此外,信达地产还挂牌出售子公司上海宝纳园置业48%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调控的持续、深入,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的房企转让股权、项目会逐渐增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A股房企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增多,尤其近3个月,9月有21家公司股权质押,10月少了9天有18家公司,而本月上旬就有8家。 对此,券商人士称,股权质押融资是有限的,且存在爆仓及控制权旁落风险。 马太效应下呈现新格局 伴随着楼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马太效应显现,新的格局亦将浮出水面。 上述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陈先生称,两端受压的中小房企在资金链紧绷之时,多数房企不会轻易降房价,出让股权及项目则是首选,而一些有土地储备的中小房企股权会被大型开发商收入囊中。 此外,在A股市场上,今年约有两成房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共27起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涉及金额达1083亿元。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在中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的市场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增速已呈下滑趋势,房地产行业将呈现出规模化聚集与并购重组频繁发生的特征,“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与合纵连横的“强强联合”成为常态。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大型房企,在拿地策略上也有改变。繁华地段、竞争激烈地块的项目,房企多采取合作开发模式,以降低运营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新一轮调控持续加码,虽然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但中小房企生存变得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其看来,房地产行业将进行新一轮整合,强者恒强与强强联手并存,马太效应下新的竞争格局渐显。 责编:ZB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华蓥生活网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7 01:08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