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探索推进棚改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式,不断刷新棚改目标任务和完成数量,让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自2006年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12.15万户、1126.38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6.53万户、535.46万平方米),解决了40.47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棚改惠民生 旧貌换新颜 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发展工程。 由于历史原因,赣州市还存在不少棚户区,棚户区房屋破败不堪、消防安全设施陈旧、生活环境卫生堪忧等问题,已经成为赣州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软肋”,不仅让棚户区居民烦恼,还与秀美赣州很不相称。为此,从2015年起,我市决定用3年时间,改造城市棚户区6.38万户,其中中心城区改造棚户区2.68万户。 翻过一页页日历,我市棚改脚步铿锵前行。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9月,章贡区掀起了新一轮棚改热潮,当年就基本完成解放街道新赣南路周边等9个地块、2183户棚户区房屋征收工作。今年4月,章贡区正式启动2016年棚改工作,截至8月16日,解放街道姚衙前周边、阳明路(金鱼池)周边,赣江街道南市街周边(含贺家坪、忠节营、杨判巷)等棚改地块,完成协议签订2032户,完成搬迁弃房1974户。 一串串喜人的数字背后,是我市坚持民生优先,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本身就是一桩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棚户区居民从旧房搬到新房,住得敞亮了、舒服了,这种获得感可谓直观、真切。 货币化安置 实现安居梦 2015年3月,我省出台《关于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鼓励货币化安置的实施办法》,主推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我市立足长远,细算“大账”,坚持让利于民,大力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在中心城区的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推进机制,创新了阳光规范的操作模式,完善了让利于民的政策体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保证了棚改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 “房子宽敞了,心里也敞亮。”如今,已住上新居的章贡区市民胡淑珍满脸幸福。胡淑珍一家三代原居住在新赣南路,房屋破旧狭小,她只能睡在客厅。棚改中,她率先签订协议,并用补偿款购买了一套更大的二手房。胡淑珍一家的幸福生活,是我市坚持 “让利于民”理念,创新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一个例子。 “货币化安置还缩短了安置过渡期,大大降低了政府成本。棚改的实践证明,再多再大的困难,只要政策连着民心,都可以迎刃而解。”章贡区棚改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制定货币补偿标准政策时,以群众合理心理期待为前提,以土木结构的棚改户能买得起房为基准线,以中心城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为参照,以第三方评估机构综合测算为依据,由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确定,确保让棚改户买得起房,既改善居住条件,又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市、区相关部门还为购买新房的棚改户免费提供房源及优惠价格信息,对符合条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棚改户优先进行安置。 (何兴勇 记者赖天然)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华蓥生活网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8 12:53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