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三月上专访及大片新鲜出炉。畅聊自己受任评委后的心路历程及下一部导演电影的打算。全文如下: “小燕子”是中国电视剧收视率上不可复制的奇迹,十几年后,当年爱闹爱笑的疯丫头作为导演,以7.2亿票房重塑了一段关于青春的神话。而眼下赵薇的新身份是《中国达人秀》中风趣、幽默的女导师。在她身上隐藏了太多的意想不到,以及无所不能。 她今年37岁了,身上没有精心营造的女王气场,却有种到哪儿都能让气氛瞬间变和谐的天分。等待拍摄的间隙,赵薇套着宽松的卫衣跑到几位工作人员身边,拿起手机向大家推荐马云新开发的App“来往”。“你们装了这个填推荐人是我,还能领5块钱红包呢。赶紧装! 赶紧装!”娇憨的语气中带着孩子般的天真直接,但如此卖力推销不由让人猜想她是否入股了,实际上她和马云的合作来源于她在10年前成立的“赵薇奖学助学基金”,一旦“来往”上“扎堆”的赵薇粉丝突破100万,马云将捐助100万用于这个基金。 赵薇不太爱贴价签——用45度角完美微笑包装自己,信奉“每天都是最后一天”的生活哲学,用磨皮等高科技手段跟全世界分享自己的美好。搜索这些年的照片,站在镜头前面的她,眼睛是黑白分明的清澈,表情调皮或正经,却都无一例外的没“使劲儿”。她曾“大言不惭”——当导演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以女明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体重飙升后还能自我调侃“一月不减肥,二月徒伤悲,三月不减肥,四月像赵薇”…… 在竞争激烈,时不时一阵腥风血雨的娱乐圈,她读书、信佛,交游广泛,乐天知命,这些让她安然度过了一场又一场的话题风暴,在合适的时候,循规蹈矩地低调结婚生女,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当当。 赵薇的貌似混沌里其实一片澄明。早早地度过了展露伤痕的阶段,现在的她更喜欢干脆地“有事儿做事儿”。赵薇说不记得过去有什么不好的时候:“都过去了,过去了就没有了。老记得过去的好与坏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什么最不快乐。我蛮同情人的,人其实都挺脆弱的。” 拍摄的场景选在一个艺术家的客厅里,当赵薇换上华服,端坐桌前,耀眼的光打在她一个人身上,眼前立刻仿佛一场舞台剧。她像是英国Bloomsbury团体热闹下午茶的女主人,能量惊人、沉稳有时、风趣有时,打动人心的孩子气始终闪耀其间。 飞龙在天的命运 十几年前,还在读大学的赵薇被同学拉着一起去算命玩,算命师傅给每人批了字,赵薇的最好——“飞龙在天”。师傅所言不虚,电影学院还没毕业,赵薇几乎一夜之间成为老少皆知的大眼睛“小燕子”,同学们“都来不及嫉妒,直接就惊叹了”。此后在屏幕上,她始终是最有观众缘的女演员,只要她出现,演谁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她身上那种观众喜闻乐见的魅力说不清道不明,也是其他哪怕演技更为出色的女演员羡慕不来的。 但赵薇并不满足,去年,她以最直接的数据证明了她的才华其实很多样,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收获了难以置信的7.2亿票房,并得到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她的成功总给人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做什么便成什么。大家习惯把“小燕子”的成功归结于幸运,但做导演,赵薇强调是“有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付出了很大努力”,虽然她最初的期待仅仅是别赔本就行。 赵薇最近的身份是在《中国达人秀》里做导师,节目最长一次录影持续11个小时,都快赶上赵导拍戏的强度了。这两年火爆的选秀类节目,通常出现的评委组合是3男+1女,严厉和搞笑由男性承担,而女评委负责煽情流泪。但是几期拍下来,赵薇和王伟忠[微博]、苏有朋、刘烨[微博]则呈现并驾齐驱的架势,因为赵薇很少哭。“我自己不是那种(煽情的)人,我看着人家哭哭啼啼的还想,你怎么这样呢?我并不喜欢这种示弱方式。” 相反,她负责了没有“分配”给她的“搞笑”——毫不掩饰对肌肉男的如痴如狂,眨着她那双著名的大眼睛不断放电,网友纷纷大喊“够了”,连前辈伟忠哥都忍不住表态:已为人妻了……网上广为流传的动态图是她独自跟着节奏摇头拍手,身边三人漠然地看向远方。“那是第一个节目,节目组安排一帮大帅哥劲歌热舞,我就嗨了。没见过世面你知道嘛!后来看得多了就淡定了。但我旁边两个都自认为大帅哥,才会是图片上那个局面。” 真实的节目现场远比电视播出的更劲爆。“他们(节目组)是希望我能煽情一点,但我倒是讲了一些让他们很崩溃的话,不太适合剪到节目里去。比如我看到两个男的很默契,就会问他们是不是一对儿。一说完大家就觉得他们好配哦,然后观众就开始大喊‘在一起在一起’。” 达人秀像一个万花筒,能看到很多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甚至让人瞠目结舌的选手。最让赵薇难忘的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坐在轮椅上的男人,“那么帅的一个男孩患有小儿麻痹症,但还能这样散发男性魅力和自信,太牛了。他看到女孩子还特别爱放电,很有自信。生活可能给了你一些挫折和磨难,但是你能用这么强大的态度去面对,我觉得很了不起。” 除了“不务正业”当导师之外,已在访谈中多次谈及、期待已久的电影《放浪记》迟迟无法开拍,她充满无奈,“就像狼来了似的,说了好久老不拍,要拖到下半年了”,反倒是和陈可辛导演的合作提上了日程。 拍电影仍是赵薇最看重的事。“我觉得哪怕打扮得再漂亮,谈吐再优雅,人缘再好,但在这个行业里,如果戏拍不好还是行不通的。看事情我关注最本质的部分,有时候反而愿意忽略它的表面,比如怎么让自己更漂亮一点。在本质上我是个演员,现在也许还增加了导演的身份,这两点是我最看重的。人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有真本事,靠运气会过得不踏实,也会患得患失。” 终于可以自己下棋了 《达人秀》的舞台上有一个问题被频繁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们还没问完,赵薇就应声而答:拍出好电影。 “导戏目前来说是我一个巨大的爱好”,虽然这个爱好的难度并不小,“拍电影真的比拍电视剧难。讲人的一辈子,电视剧可以用30集的时间来讲清楚,但电影得在两个小时里讲清楚,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从故事里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也需要事无巨细的操心。“这恰恰是我最喜欢的,什么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来决定。当然也会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但总的还是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来取舍的,这是很过瘾的一件事。” 问她:“是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吗?” “是终于可以自己下棋了,至于棋下得大不大以后再说。”她答。 关于赵薇导戏期间的“悲壮故事”有不少,她拍到双眼红肿脸部浮肿,拍到不肯放一天假去香港给女儿过两岁生日,她是让剧组成员有些畏惧的严厉导演,也是让人放心的“能扛”女战士。“一个女演员当导演,好处是别人会给你面子,从投资、人员上支持你。但其实大部分人心里对你干的事儿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你只能加倍地努力、认真,让大家也加倍努力、认真地跟着你去干。” 《致青春》公映之后,许多人借由揣摩角色来分析导演本人的青春经历,她只好一再表示,这个题材完全是自己理性选择的结果。虽然大部分导演都有自己的母题,“我到现在还没找到一个我强烈想表达的核心命题,虽然几乎每个导演都有,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世界或是一个故事。但我恰恰不是这样开始我的第一步的。就是有这么一个案子你要不要做?能不能做?能做,我就把这个课题给做了——如此而已”。 赵薇非常坦白:“其实我本身刚开始对于青春没有太大的关注。我觉得自己是比较职业化的,不是因为心中有故事,然后去找投资人把它拍出来。在开拍前一年半我才确定这个题材,而之前根本没有想过。”当然,青春这个题材在当时是一个市场空白,这也让赵薇和编剧李樯最终选择了它。 7.2亿票房横空出世,创造了各种影坛纪录,这个太高的起点会成为今后甩都甩不掉的阴影和负担吗?“《致青春》的票房对我完全没有压力,因为其实对我来说拍电影只要不赔钱就可以了。我没想努力成为一个票房最高的导演,我只是努力成为一个永远不赔钱的导演。” 对于自己的选择,她总是喜欢从哲学的角度辩证地解释:“这样我就可以做各种我想做的电影类型。若每部都奔着票房去,那我只能做一种电影——就是受欢迎的电影。在不赔钱的基础上,我希望每次都能做一个有意思的作品。” 她透露下部戏的内容肯定是大家意料之外的,“总之你们想破头都不会知道是什么”,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大家齐分享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8 03:32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