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平是我县畜牧行业为数不多的年轻畜牧师,在基层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注重技术推广 助力农民增收 今年34岁的黄艳平,是神木县解家堡人,2009年从第四军医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到我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在黄艳平看来,畜牧师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工作7年来,他始终把养殖户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2011年“陕北白绒山羊控光增绒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神木实施,黄艳平通过这个平台,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了神木的畜牧业中。 “控光增绒技术是对白绒山羊人为限制日照时间,使暖季长绒冷季增绒。”黄艳平说。试验期间,他每天起早贪黑蹲守羊舍,18个养殖场1500多只羊子每个月都要进行绒长测量、称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发现每只羊每年增绒50% 以上,增重20%以上,每只羊年均增收200元以上,试验成功后,他便在大型养殖场进行推广。初期,由于养殖户不愿意接受新技术,黄艳平想法设法给养殖户讲解控光增绒技术的好处,带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现场观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项目最终在全县18个规模养殖场推广实施。 此外,他还参与实施“神木县陕北肉羊新品种培育”项目,项目最终培育出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肉用型绵羊新品种。品种育成后,6月龄体重可达45kg以上,与现有绵羊相比,产肉量提高40%,在这个项目中,他主要负责“胚胎移植”,2012年至今,他共实施胚胎移植10000多例。
舍小家坚守岗位 顾大家无私奉献 家人朋友给黄艳平打电话,他总是说,在羊圈里忙着呢。“跳羊圈”已成为他的口头禅。 “胚胎移植”过程中,不论是羊子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等前期处理,还是手术期间,他每天坚守在养殖场超过了10小时,多年来几乎没有节假日,面对家人的不解,他说,“牺牲我一个人的时间,让全县人民吃上上等羊肉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神木的畜牧业出一点力,为养殖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觉得很欣慰。”黄艳平没有豪言壮语,朴实的语言,折射出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不忘总结经验,他的论文多次在国内专业报刊发表。 几年的工作生涯,有苦也有乐,黄艳平始终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参加工作7年多来,他多次被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和神木县畜牧兽医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编辑:边朝霞 倪婵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大家齐分享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11-3 05:44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