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封面文章系列 黎巴嫩战争,美国、伊朗和巴勒斯坦概莫能外 在国际象棋里,一招不慎,就很有可能满盘皆输,我们称这种局面为“楚茨旺格”困境。埃胡德·奥尔默特发现他自己便处于如此境地。如果这位以色列总理现在宣布停火,真主党就会声称他们获胜,因为在经历了以色列三周的重击后,他们仍在同这个地区强权战斗,不断向其村落发射火箭弹。如果奥尔默特决定进一步向黎巴嫩推进,以色列就可能会重蹈六年前的覆辙,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游击战争。当年,黎以之战最终以以军的撤离而告终。 为避免这种风险,奥尔默特正在努力寻求一种折衷的解决之道,事实上,它也许并不存在。8月2日,奥尔默特指出,在一支强有力的国际力量解除真主党的武装之前,以军会继续向黎南部地区推进。如此简单,如此轻松,他何以口出此言?就在奥尔默特发表上述言论的当天,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了自开战以来数量最多的火箭弹。当时,国际力量尚未介入,解决方案仍不明朗。谁来提供军队?他们是否愿意或是有能力通过武力解除真主党武装?若非经由武力,那么又会通过何种途径?在这些未知中,最为确定的是,战争的结束会像其开始那样,纷乱糟杂,不知所终,没有泾渭分明的胜负之别。 有时若以平局告终也并非是件坏事。压倒性胜利往往留有后遗症,胜者妄自尊大,负者谚面无存,而失败者破碎的尊严会阻碍和平进程几十年之久,以色列在1948年和1967年赢取的两场战争无不如此。与之相比,1973年的埃以之战则实现了双赢,当时双方均宣称获胜,这就使埃及得以挽回谚面,也令以色列相信,值得用西奈半岛与其强邻换取和平。1980年代晚期的巴勒斯坦起义也以此类平局告终。当时,巴勒斯坦无力将以色列赶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也不能令巴勒斯坦束手就擒。这种局面连同其它因素,最终使伊扎克·拉宾确信,有必要让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黎以之战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最为激烈的战争之一。此前,以色列人从未在其家园遭受过如此旷日持久,不分清红皂白的炮击;相比之下,1991年萨达姆的飞毛腿导弹则是一场短暂的疾风暴雨。独立战争以前,以色列从未觉得自己有权迫使成千上成万的难民逃离其家园,借此清理战场,而过去几周他们在黎巴嫩则采取了这一举措。纵观此战,尽管有数百人丧命,且大部分为黎巴嫩平民,它也并未成为较具毁灭性的地区性冲突之一。然而,它却无疑为中东局势火上浇油。 早前,以色列与其四邻历经激烈对抗,最终和解,这使得外交斡旋得以畅通无阻。如今,考虑到冲突的流血伤亡及怨怨相报,本次战争是否会导致人们重新权衡这种格局的得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停者灵活巧妙的斡旋手段。然而,这一次前景不容乐观。 这并非黎以之间的冲突有多复杂,原因正好相反。实际上,两国分歧不大。他们之间不必达成棘手的“土地换和平”协议,而当年以色列与埃及之间便有此协定,有朝一日巴以之间也必然会走到这一步(黎以之间有争议的萨巴阿废弃农场至多只是真主党发动战争的托辞而已)。事实上,另有玄机。我们与其说这是一场主要介于黎以之间的特殊冲突,倒不如说其是以色列和伊朗—真主党的后台--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暗中较量。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更难解决,原因再明显不过,美国至今尚未流露出一丝充当调停者的意图,实际上,它反而是主角,与伊朗争夺后萨达姆时代中东地区的主导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它正是利用以色利做为其代理人,挑起了这场战争。 这是一个糟糕的新转折。即使没有额外的全球性和区域性敌对状态附加其上,犹太复国主义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数以百年计的冲突也已令人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冷战托延了巴以冲突的时间。当年苏联停止与美国的中东争霸后,最具前景的调停便纷至沓来,这绝非巧合。如今,黎以重蹈当年覆辙,陷入了一个更大的漩涡——或许这一次更为危险,因为与1950年代和1960年代那些非宗教的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更为急切的想将伊斯兰教做为反犹太复国主义的大旗。 从伊朗的角度看,真主党对以色列的出格行动,无疑大壮其什叶派虔诚招牌的声威。它深深扰乱了美国的阿拉伯盟友如沙特的阵脚,沙特渴望能够统领逊尼派穆斯林,但在任何一次阿以战争中,他都显得孱弱无比,不堪重任。它令埃及和约旦感到局促不安,他们同以色列和解,为人诟病。在巴勒斯坦,它以舍弃更能助其一臂之力的法塔赫非宗教者为代价,增强了哈马斯的实力,而哈马斯正是用宗教的借口来反对与以色列和解。甚至在伊拉克憎恶并谋杀什叶派教众的基地组织,也感到有责任卷入这场战争。本周,本拉登的副手艾曼·扎瓦希里从其藏匿的山洞突然放言,在穆斯林、犹太人和十字军(基督徒)的战争中,阿富汗、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处于同一阵线,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黎巴嫩战争不仅仅只是邻居间的磨擦,它还是美国和伊朗两国之间的博弈,如果事情果真如此,战后的持久和平何从谈起?与新保守主义者立场相左的美国外交现实主义者,如基辛格等提议,应抓住这次机会,引入美国和伊朗之间磋商数年的“大交易”。因为,所有的地区性纷争,包括伊朗的核弹、伊拉克的未来、叙利亚的孤立、黎巴嫩真主党的国中之国,都相互联系。那么,当下何不考虑将其分类解决呢? 一周前,安理会再次告知伊朗停止其浓缩铀活动,若此时美国再次强调,只要伊朗答应此要求,他就一定会从中获取诸多政治经济利益,这个举动,于时局当然无害。美国和伊朗必须展开会话。只是,无论所谓的大交易如何的富有吸引力,但即便是最富创造力的外交手段也无法达成这种效果。 因此,分开解决各问题比将其糅合在一起更为明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各色人等不再定期的煽动穆斯林的反以、反美情绪,不再做这些胜利无望之举,巴勒斯坦人的前景就会有所好转,不再那么暗淡。倘若巴以双方都能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和宽广的胸怀,二者仍有可能达成和解。最后,只有以色列让巴勒斯坦建国,只有巴勒斯坦给予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渴望已久的合法地位,双方才最终能和睦相处。在兵戎相见的中东,巴以两国人民的利益最为息息相关,引发了激烈的冲突。所以,解决这一顽疾,依然是促进更广泛和平的最佳途径。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视频秀场网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6 12:57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