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路上 站点首页 财经 查看内容

为什么强大如美国都不能创造顶级奢侈品?原因在这

2017-3-22 13:50| 发布者: zhangjf| 查看: 1030| 评论: 0

摘要:   戏言戏语:   为消费升级做减法,给了处于消费换挡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商家很大机会,比如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和经营上创新,将原本普通消费阶层所触碰不到的高端商品,降维到大众消费层面;或者提高消费者“效 ...

  戏言戏语:

  为消费升级做减法,给了处于消费换挡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商家很大机会,比如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和经营上创新,将原本普通消费阶层所触碰不到的高端商品,降维到大众消费层面;或者提高消费者“效率消费”,而砍掉一些非核心功能。

  消费升级无疑是2017年被大众和投资人追捧的热词,甚至在两会也被频繁提到,毫无疑问,未来几年内,消费升级都会是经济领域的“主旋律”,但是眼下一些反常的现象,让人越来越感到困惑了。

  都发生了什么反常的现象呢?

  在中国奢侈品销量明显下滑,而zara、优衣库、名创优品却混得风生水起;大型商超不时传来倒闭的声音,而社区店、便利店却遍地开花;KTV逐渐式微,迷你型唱吧渐渐兴起。

  为了更加深刻理解这种“反常”,让我们把眼光投向一些正在悄然发生的商业变化上。

  麦当劳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

  配备儿童乐园了?

  不知道是否有人留心,以往作为麦当劳和肯德基标配的儿童乐园如今不是面积变小了,就是干脆就没有了,而且也很久没有赠送小玩具的活动了。而与此同时快餐店的转型升级却一直没有停止,但怎么越升级越变得简陋了呢?

  我们来看,时代在改变,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品牌也在悄悄发生蜕变,以往店里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家庭为单位,而现在主力消费人群变成了年轻人。

  一切都要围绕年轻人升级,这样看来儿童乐园成了鸡肋,套餐送玩偶显得幼稚不堪。而渐渐地迎合年轻人的咖啡饮品变得越来越多样,超值午饭成为主要卖点。

  美式快餐店的天然属性基本注定了,所谓的高端定位在中国物质匮乏的时代还勉强成立,餐厅乐园的确能吸引孩子的光顾。但现在游乐场、娱乐城、购物中心遍地开花,在快餐店去娱乐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呀!美式快餐厅已经不能维持高端消费、儿童乐园的定位了,哪怕在屋子里装上过山车。

  而麦当劳和肯德基没有留恋往日儿童乐园的角色,及时转型,砍掉承担不起的功能,渐渐回归到纯粹的快餐本位。

  往上升级不成,干脆就向下

  美式快餐店只是卸下附加功能,回归到本位。接下来戏哥要谈的这个例子,简直就是把自己给“肢解”、“分割”了。

  这个就是KTV。不用太多的数据表明,KTV走向没落是大家都能体会到的,当然这只是相对于巅峰期而言。而与此同时,移动的迷你KTV开始成为一股逆流,在各大商场崛起。

  一间只能容纳两到三人的小橱窗,一般5块钱一首歌,假如按一首歌五分钟时长计算,折算成一小时就要60元。如果单论价格是绝对称不上实惠的,但优势就是便捷。

  如果说KTV的升级形态就是迷你KTV,肯定是KTV所不能接受的事实。然而作为高端娱乐、休闲场所的KTV,往上升级遇到了瓶颈,企业家、高管、老板为第一代消费者,但在娱乐会所、高尔夫球场、电影院等高端消费场所出现之后,KTV的诱惑被大大稀释了。

  作为年轻人为主力的消费者为何也渐渐抛弃KTV了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唱歌娱乐这件事越来越没有性价比可言了。试想假如是八个人的规模,平均每个人参与唱歌的时间只有四分之一,余下的四分之三,其实是很煎熬的。

  因此保留核心功能,简化产品形态的迷你KTV便应运而生了,如果是从时间和参与的性价比这个单维度考虑,说是升级也不难解释。

  大悦城里也能开十元店

  名创优品--一家连锁实体店,短短3年时间,全球开了1800家店,营业额突破100亿。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名创优品都是在山寨日本、韩国的平价购物模式。但山寨得非常成功,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中国零售业的一抹亮丽的风景。戏哥曾在青年路大悦城逛过一次,其价格的低廉令人发指,刚开始还以为进了十元店,要知道这是开在大悦城的门店。

  在大悦城开“十元店”,名创优品用超低价完成了消费升级,这话说起来有点矛盾,但谁也不能否认。

  升级在哪?店里的货物都是一些小商品,简约的设计风格和陈列方式,相比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淘宝货实现了升级;从街边喇叭声里无限循环的“全场十元”十元店到大悦城,又实现了渠道的升级。而偏偏在价格上进行了“降级”,把性价比发挥到了极致。

  消费升级做减法,这不靠谱的想法普世吗?

  戏哥说这三个案例,都是基于原有业态的升级,但表现的方式不是便捷化就是低价化,而且市场反馈非常不错。

  有人会问,这些做“减法”的升级,是不是只是孤例呢?戏哥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普世的东西存在的。

  高端玩家有限,大部分人注定“中庸”

  我们说,高端或高档的同义词就是稀缺性,换言之,这本来就是少数人的游戏。以奢侈品为例,可能一百年来,那些经久不衰的品牌仍是那几个欧洲传统大牌,即使是商业经经营强大如美国,由于缺少贵族文化和历史积淀,也很难真正有哪个品牌挤进这个“少数人俱乐部”。

  再以汽车为例,近十年的销量榜上,丰田、大众、福特等可能二战时代就存在的品牌,依旧雄踞前列,前十名中也仅仅只有韩国现代是新成员,竞争的惨烈可想而知。

  区分高端与低端的分界线,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名额。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二八定律和人们认知社会的定位原理,共同引出一个残酷的事实:一个领域的“高端玩家”只能有固定的几个名额,这个名额不以参赛者的数量而改变。

  比如,电商领域,每年产生的交易要数以万亿计,尽管是个天文数字,但也仅仅能容得下阿里、京东两大超级巨头,基本上断绝了后来者与之抗衡的念想。

  因此我们就有了第一个结论,不管市场怎么扩容,占据高端的名额有限,绝大部分企业或品牌注定成为不了高端。

  效率消费崛起,浪费用户时间的功能请舍弃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时间。

  现在已经进入了商品过剩的时代,而消费者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消费随时随地的发生。碎片化的消费追求的是效率,也就是效率消费。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牺牲时间来浪费在无用的消费上,商家要抢夺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消费者的时间。

  效率消费的影响开始显现。

  除了KTV,去年中国电影市场增长放缓,很多业内人士分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觉得看一个烂片不是浪费钱,而是浪费时间。

  网易严选、优衣库、小红书等等企业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效率消费,可以预见,在未来效率消费的影响还会持续深入。

  在两种作用的影响下,做“减法”的消费升级尤其一定的合理和必然性,也适用于很多企业身上。

  如果商家只有线性思维,认为产品升级就一定是个单向道,会发现原本开阔的车道,会越开越窄,越开越挤。

最新评论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3 12:33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