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2015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正式发布,这是江苏省首次对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也是在全国各省市中首次开展的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 高新区是江苏省创新驱动的核心区和重要载体,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着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2016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办法》,参照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苏实际,共设立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4大类、44项具体指标,旨在引导高新区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科技厅对2015年度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进行了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聘请了科技、统计、发改、经信、商务、环保、人才、住建等部门管理专家和高校院所有关学者组成综合评价工作专家组,对各高新区报送的数据资料进行复审、评价,经综合分析计算,得出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和排序。 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高新园区取得了较好成效,高新园区以占全省3.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21%的地区生产总值、28%的工业总产值和36.6%出口总额,集聚了全省33%的高新技术企业和50%的“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29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4%,高于全省16.3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达3.76亿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5倍,劳动生产率达43.9万元/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98倍。综合评价位居前三位分别是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 高新园区已成为江苏省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 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高新区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园区集聚“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占全省的33%;万人从业人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数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高于全省1.25个百分点;每万从业人员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达28.2件,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7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南京高新区。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4%,高于全省1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例达29.9%,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万人拥有上市企业数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无锡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高新园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达5.3万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全省的48%,每万从业人员当年申请PCT专利数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省的33.1%,进出口总额占全省38.7%。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常州高新区。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高新园区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18.6%,每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8倍,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9.1%。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南京高新区、江宁高新园、苏州高新区。 从2015年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看,国家高新区充分体现了创新核心载体作用。排名前10位的高新园区全部为国家高新园区,一级指标排名前10位的高新园区也均为国家高新园区,国家高新园区已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刘国超)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大家齐分享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13 11:21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