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2日,冬至,晚报创刊。 到今年,晚报整整13岁啦! 每年的包饺子大赛成了晚报全体成员一起庆祝,一起和亲爱的读者们分享喜悦的必行事了! 经过在佳利社区、荷花路办事处、周滨社区的3场分站赛层层选拔,就在今天上午的佳利广场,舞步起,音乐放,包饺子大赛决赛终于打响了~ 大赛现场,来自川汇区七一路办事处文明社区的合唱团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大部分是离退休职工,是名副其实的“草根”,成员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47岁。他们不顾严寒,现场为大家表演了7个精彩节目。 “听说周口晚报举办了包饺子大赛,我们也为大家唱几首歌助助兴。”文明社区合唱团团长钱立义告诉记者,合唱团已经成立4年了,经常组织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在一起唱唱跳跳,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交到朋友。 我们都虽说都不是专业人士,就是为了高兴,看着晚报举办的包饺子比赛这么热闹,我们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为晚报庆生。”钱立义告诉记者。 热身完毕,就来看看决赛期间的各种故事吧! 8分钟包了133个饺子——这两名中年女士从分站赛选拔出的19组3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第一名! 这两名中年女士其中一位名叫魏静,她告诉记者,为了参加今天的比赛,他们一家十几口人当天上午8点多就来到现场报名。“我们一家人分成4组报名参加了今天的比赛,想来包揽这次比赛的前三名。”魏静说。虽然最终只有魏静和她的搭档获奖,但魏静家庭成员中另外3组报名参赛的选手每组包的饺子数量也都超过了100个。 魏静的嫂子李素华(和魏静一起报名参赛,但没在一组)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家人来参赛是由她发动起来的。李素华说:“前两个星期,包饺子活动在万鑫园举办的时候,我是当时的第一名,今天来参加决赛的时候,就叫上家人们一起过来了。”李素华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不仅爱吃饺子,也喜欢自己包饺子,周口晚报社举办的社区包饺子活动组织有序、现场气氛活跃,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参加比赛的过程充满欢乐。 很多参赛选手虽然没能拿到奖,但是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比赛的乐趣。这不,这里就有一幕现实版的赛场“老友记”。 比赛选手里,女女组合和夫妻组合居多,而两名男士同组亮相,在本届比赛中,实属罕见。 所以,台下很多观众对两名男子的手艺非常好奇。比赛开始后两名中年男子一人负责擀面皮,一人负责包饺子馅,虽然速度并不突出,但是包出来的饺子看起来个个形状周正,大小一致。随着比赛结束,两人数了一下,一共包了43个。 与两人攀谈后记者得知,两名男子一名姓王、一名姓李,都是附近的居民,两人已经认识20多年,虽然常有联系,但是还从未在一起搭班做过饭。“我们是多年的伙计了,周口晚报社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起做一次饭的机会。”王先生说。 当然,还有人人皆可参与的集ZAN活动也在台下如火如荼的进行——凡是在现场拍摄照片,发送到微信朋友圈,集够20个ZAN的市民,均可领取一袋邦杰水饺。 随后,不断有市民拿着手机前来兑奖,直到比赛结束。期间共有50多名市民通过发送微信朋友圈的方式,领取了邦杰水饺。 比赛之余,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冬至送饺子”活动! 为值了一夜班的火车站售票大厅的工作人员 为忙碌在一线的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建设工地的农民工兄弟 为在寒风中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 为康复教育技能培训中心的孩子 为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
最后,是晚报全体人员在饺子大赛结束后庆祝创刊13周年的大合影 周口晚报,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大家齐分享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14 19:30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