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为什么房地产在中国如此火爆,而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却一直热不起来呢? 在欧洲,德国房价处于“洼地”位置。以首都柏林为例,2013年一手房价格在每平方米2500至3900欧元(1欧元约合8.2元人民币)之间,二手房价格则在每平方米1440到2780欧元之间。在经济发达的慕尼黑,一手房价格在每平方米3300到6300欧元之间,二手房价格在每平方米2799到4200欧元之间。相对于德国人平均每月3000欧元的收入水平来说,房价并不算高。德国政府“管房子”的经验,值得关注。 一、支持保障房 在政府看来,住房问题是个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选民切身利益。房地产业在德国与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一样,属于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政府不敢轻易将公共土地和住宅建设投入市场,否则有可能面临在选举中败北的风险。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汽车、电子、机械制造和化工是全球公认的德国四大支柱产业。这些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制造业,维系了德国几十年的经济繁荣。 在德国,住房也分为商品房和保障房两大类。对居住品质有较高要求的人,可以选择购买商品房,否则可以租住保障房。目前,德国总人口约8500万,约有3900万个家庭。据统计,包括保障房和商品房在内的住房总量约为4000万套,供需基本平衡。 德国政府一方面对发展房地产市场很谨慎,另一方面则不断加强对保障房、商品房的管理。 保障房制度在德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1860年前后普鲁士实行的住房合作社制度。住房合作社是非营利性建房团体,通过统一使用社员缴纳的资金以及国家的贷款和补助来建造保障房,所建住房的产权归集体所有,而社员享有其使用权。 1949年,德国成立住宅及房地产企业联合会,负责建造保障房。目前,该联合会有3000多家地方分会,大批民众通过参加合作社取得了住房使用权。这种体制有助于稳定房价,让居者有其屋,特别是帮助低收入者获得了稳定的居所。 德国历届政府都对合作社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性支持,比如提供低息贷款,以合理价格向其出售土地,减免税费等。 二、严管商品房 德国的商品房开发和出售也有其特点。房产的开发、建筑设计和施工以及销售,往往由不同的专业公司负责,彼此间相互协作又分工明确。开发商负责获得地皮和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是整个工程项目所有环节的总负责者。设计师、建筑公司和房产销售代理则分别负责设计、建造和销售。 德国商品房买卖普遍实行预售制度,通过订立个性化的购房合同和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房屋价款,来化解购房者和地产商之间的潜在风险。房主购买预售房,并不是一次性贷款支付全部购房款,而是按照工程进度在交房前分期支付。如果进度延时,购房者可以随时谈判推迟付款,并要求付款折扣等。 如果开发商确实无法在规定日期前交房,购房者可以根据合同要求退款或者获得赔偿。这样就保障了购房者的权益。 德国也重视用税收制度打击炒房。法律规定,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缴纳不动产税。但房产出售时,要根据评估价值缴纳不动产税,买卖成交要缴纳交易税,如有盈利要缴纳盈利税。自有房屋出租,也要缴纳不动产税,租金收入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德国人对投资性购房的热情不高,也很少炒房。 大部分居民更青睐在环境幽雅的郊区或者农村生活。有钱人会在郊区或者农村购买商品房,或者建造别墅。据统计,60%的德国人住在村镇,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上升。因此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德国各大城市的商品房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炒房”的事更是非常罕见。 德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慕尼黑、科隆、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和柏林等几个经济中心,这也避免了求职人口集中涌入某个城市寻求工作,进而寻求住房,拉高房价的现象。 德国银行对贷款的控制很严格,通常根据工作合同期限和工资额确定最长贷款时间和最高贷款额。很多人的工作合同期限仅两三年,很难从银行得到长期的高额贷款,这也增加了买房的难度。 三、租金过高可被判刑 对买不起房的人,德国政府并不用信贷扶植手段刺激他们的买房需求,而是鼓励他们租房。德国的住房自有率较低,只有43%,也就是说,有57%的人口租房居住。对此,政府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比如,当一个德国人失业后,如果他是租房住,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住房补贴。失业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政府还为其报销全部房租。但如果他自有住房,就得不到这些补贴了。 德国政府对房屋租金也有明确规定。2013年7月,德国新版《租房法》生效,要求3年内租金涨幅不超过15%。新法还延续以前的一些规定,如房屋租金应该按照各地政府的“指导价格”,超过这一价格的20%是违法行为,房客有权将房东告上法庭;超过50%的,房东被认为是赚取暴利,可被判入狱3年。 在中国造成房价上涨的许多因素,在德国都被政策和观念所化解。难怪德国的房价,想高都不起来。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李立勇、张雷《德国房价,想高也高不起来》《环球人物》2013年第11期)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信息来自网络,由大家齐分享整理发布。 |
小黑屋|在路上
( 蜀ICP备15035742号-1 )
GMT+8, 2025-5-3 12:33
Copyright 2015-2025 djqfx